今天是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强调“快递+”这篇大文章才刚刚起笔(《快递》杂志)

    2017-09-01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作为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连续第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快递。报告要求,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

  在世界邮政行业共同面临增速下滑甚至发展停滞的背景下,中国快递业的“成功秘诀”在哪里?面对特殊的“中国式挑战”,2017年中国快递业如何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开幕会后第一时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畅谈行业发展。

  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刚刚在北京和河北两地走访了十余家快递企业基层网点的马军胜表示,自己在京冀的两天密集调研里“更多的是看网点的真实经营水平和现状”。

  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他先简要分析了一下中国快递业当下的处境与挑战,指出与电子商务增速放缓的背景相比,中国快递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仍处于高位运行的增长空间”:2016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74.4亿元,同比增长43.5%。

  虽然电子商务的增长放缓,但快递业仍奔跑在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增长之路上。马军胜认为,这充分说明快递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也因此会在各个层面都感受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关注和挑战”。“老百姓过日子越来越离不开快递了。简单讲,就是‘不可或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城市,同样也体现在农村。”

  尽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快递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但马军胜并不认同个别媒体提出的所谓“快递倒闭潮”,并指出对中国快递业现阶段呈现出的增长与变化,要放到国民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中去理解。

  马军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数据说明了邮政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快递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快递业的高增速长顺应了电商发展的趋势,契合了网购消费的物流需求,在支撑市场消费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马军胜看来,快递业高速发展整体上提高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活跃度,同时缩小了东西部地区和城乡间的发展差异。但由于快递市场规模急速扩张,在具体分析中又形成了“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的局面:本来我送电商件,你也送电商件,就算平均单价逐年下滑,大家靠巨大的市场增量还能各得其所。但电子商务市场的增幅正在不断收窄,当市场增量的收益不能覆盖价格下滑的损失时,怎么办?这正是中国快递业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马军胜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为快递业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社区—细化网络颗粒度,让网络更加畅通和绵密;进农村—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特别是与现代农业加速融合;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实体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递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寄递服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也正是邮政行业尤其是快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城市快递服务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进一融合”中,进社区一直是快递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老大难”问题。马军胜注意到,随着人力、土地和能源等几乎所有市场要素价格与快递业同步快速增长,城市管理成本这一关系到中国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成本,也在近年来画出了一条坡度陡峭的上扬曲线。

  马军胜分析指出,当前城市快递末端服务主要存在“三难”。一是网点安家难。以北京为例,受疏解功能和“邻避效应”等因素影响,三环内的快递网点越来越少,很多网点都往外搬迁,快递员投递距离从原来的两三公里扩大到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大大增加了投递难度。二是车辆上路难。快递电动三轮车具有绿色环保、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是目前阶段快递末端配送最合脚的“马掌”,但在很多城市还不能合法上路,成为困扰快递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三是快递员招工难。目前快递员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工作越来越难干,员工出入频繁,职业保障难以维系。

  马军胜表示,“三难”之下,快递基层网点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不断攀升的业务量使得快递员的派送压力日益增大,派件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此外,当消费者不在家时,快件放在门卫、物业处有风险,丢失、损毁、延误等问题时常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一定影响。

  为疏解城市快递末端服务“痛点”,马军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邮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应从政府层面加强城市公共快递末端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包括公共快递智能箱和城市公共投递服务中心等设施,将其列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计划并安排必要的投资补助,以解决“最后100米”问题。二是民政和教育部门应出台政策推动城市社区、学校为快递员投递提供方便,为智能快件箱和投递站进入小区或学校提供便利。三是社区O2O被视为快递企业拓展价值和实体商店创造盈利模式的切入点,应该支持快递与社区商店融合发展。建议商务、邮政管理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形成经验,尽快推广。四是邮政管理、公安、标准管理部门尽快完成快递三轮车国标编制,推动各地出台管理规定,促进快递电动三轮车合法上路。同时,在其他城市积极稳妥推广北京快递电动三轮车“三统一”规范上路有效做法,以彻底解决快递末端运载工具上路难的问题。

  “快递网点的通行难、用地难等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快递,求解最大公约数才是解决之道。”马军胜说。

  重视“人的力量”,发挥“人的价值”

  针对“两进一融合”,马军胜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快递业“处理好行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的重要作用。

  从“三个关系”的角度,他举出了快递末端网络建设与社会现有实体商业设施网络融合发展的例子。“社区里的部分实体商店已经尝到了与快递合作的甜头。在社区便利店中搭载快件代收服务目前比较普遍。部分快递企业还把服务对象锁定为社区实体商业,通过大数据为特定社区的消费者‘画像’,指导店家备货,并负责城市配送。”马军胜说。

  马军胜由此指出,社会对快递有巨大需求,只要能在丰富增长动能、创新业态模式上狠下功夫,快递发展就大有可为。快递企业当下的首要任务,正是通过企业创新来突破电子商务增长放缓可能会带来的“僵局”。正如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所说,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这一方面,他尤其重视“人的力量”,因为中国快递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劳动成果是百万从业者穷尽勇气和智慧,一个包裹一个包裹送出来的。他谈起两会前在京冀调研时的感受,申通北京海淀四季青网点让他印象深刻。该网点每年为员工提供一次体检,此外还采取诸多措施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员工待遇。“这就是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关爱留人。真正能承担企业发展、推动行业前进的不是土地和设备,而是每一个人。”

  这正是马军胜所希望看到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正是“改革解放生产力”的生动案例。因此,只有重视“人的力量”,才能发挥“人的价值”,才能让中国从“快递大国”变为“快递强国”。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各类主体各展所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不谋而合。

  马军胜说,快递业已经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增长所产生的拉动效应正在溢出到更多的产业,其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正在惠及更广的人群,因此应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快递+’这篇大文章才刚刚起笔,随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快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凸显。”

  来源:快递杂志

相关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8008301号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State Post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